「時機」才是重點,「環境」不是重點。
- 20121126
- May 2, 2016
- 3 min read
「時機」才是重點,「環境」不是重點。_鄭約書亞
找房子搬家、剪片、學期末、校外放映、台灣友人拜訪、要在倫敦辦個小影展event,人生總是會有這麼剛好一堆事情同時找上門的時機,都不知道說要用什麼成語來形容得好?還是說我的人生常常都是這個狀態,沒事要把自己填滿的?「雙喜臨門」或「禍不單行」都覺得有點太過極端,用起來好像也不太對,簡單來講就是to do list總是滿額的狀態,還要儲備食物在學校免得剪接到一半肚子餓,只能買學校不好吃又好貴的cafe吃。 跟大家公告一下新的英文片名:Bedside。直接翻譯:床邊。但中文版片名百分百打死我都不會用「床邊」的,大概暫時還是會用「一夜」 這個片名,歡迎會下標又能接受隨便剪接在一起的rough cut(粗剪)版本的各方好漢私訊我,我會提供連結給您看的。現在這時間因為在等老師來meeting所以趕快來寫一下本週進度,理想目標是一週一篇文。

說到rough cut就想到米國老師們每天都說:rough cut不要隨便給人家看,因為給沒受過教育的人看,既不能給你回饋,還會放錯重點浪費時間,主要給我們跟你們班同學看就好了。(不過他們講得比較婉轉,我是直接意譯的。)但我認真的覺得這些老師在看rough cut的時候,給的建議雖然都不一樣,但非常實際且實用,常常聽他們講「他們看影片切入的角度」後,變得在看我們班在看彼此的rough cut的時候,我們也能跟著提出比較實用的建議會是feedback。 也許影像的教育要先從「學會看,再去拍」這個部分開始,我不是要說米國人比較厲害,某個程度上其實他們蠻笨的(這時候寫中文就不用擔心我的米國同學會心情受傷),而且腦筋有時候轉得很慢,但是他們會很認真地從最基礎的東西,當作我們什麼都不會開始一步一步講起,而且很願意花時間在最核心的東西上討論,例如:劇本。(這次我的劇本大概就花了快2個月,改了3-4次的版本,中間一對一meeting至少5-6次)有趣的是當基礎夠穩的時候,核心問題也解決了,最後剩下「做事」的技術部份,相對是快很多的,至少不會「瞎忙」或「為學分而忙」。 最近這一年也是最期待明天要去上學的一年(不過早上8點的課並不是很期待...),3月回去拍片的時候還會想說:好久沒去學校喔~突然想念CCA的各個角落(濫情...)。以前大學的時候是能不去就不去,沒事也不會想學校。昨天半夜一點從學校回家的時候,走在半夜卻還很熱鬧的學校裡,除了聞到學期末的氣味外,突然感覺能夠上學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想到明天還要來學校就很開心(雖然來了之後都關在剪接室裡面一整天,只有出來上廁所才會看到陽光)。 以前在台灣的時候,我並不是很喜歡去學校,因為覺得修的課只是為了要達到某種畢業學分或學科門檻,大概應付過去就好,內心裡還會把某些科目定義為「廢科」,花了時間寫教師評鑑只是為了給公部門交差,並不會換掉不知道在做什麼的老師,例如上課只會拿課本唸課文的老師(不要懷疑,21世紀還真的有這樣的人,後來這個老師被我惡整,詳情我是不會公開的。) 最後小小的跟各位宣傳,本週末在舊金山會公開播映我這學年的劇情片跟紀錄片,若您有剛好路過舊金山的話,歡迎私訊我,我會穿著小洋裝迎接您~(也許因為這樣就不想來了XDD) Fiction Screening: Date&Time: Saturday, May 7, 2pm Location: CCA(1111 8th St. San Francisco 94107) Please sign in at the security desk. Walk all the way to the back to the Carmen Christian Production Stage. And turn right, Timken Hall will be on your left side. Free for admission Documentary Screening: Date&Time: Sunday, May 8, 5pm Location: ATA(992 Valencia St, San Francisco, CA 94110) You can bring food into the theater, but I don't think Timken Hall allow it. $ 5 for admission A MFA student party will be hold after the screening. 轉貼一下我同學的instagra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