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即使生活在<同樣的地球>, 也會依照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個人而各別過生活
- 20141203-WM
- Apr 6, 2019
- 3 min read
人們即使生活在<同樣的地球>,也會依照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個人而各別過生活;__鄭約書亞 Even if human beings live in the <same earth>, each nation, each family, and each individual lives separately.___M. Jeong 在米國的待業生活剛過完第一個月,2月是全年最短的一個月,過個年耍廢一下,認真寫幾個輔導金的申請書,就過完一大半了。如果各位可以看到這篇貼文的話,就表示我又撐過一次差點吃土的瞬間,不然我大概就會刪掉這篇文章,打包回台灣惹~。舊金山簡單說來是個錢不是錢的地方,薪水是台灣的三倍,但所有的物價也是台灣的三倍。 2月領完最後一張上班支票後,除了一個遛狗的小工作和拍照的小打工之外,我幾乎沒有其他工作收入,雖然戶頭裡剩下的錢比去年畢業後那個月多一點,但是就差個幾百塊可以讓我繳房租,那幾百塊是美金不是台幣呦~。

當下我是覺得自己是個白痴,應該先找好備胎工作再離職,可是我只能說台式經營的奶茶店,就是把人的利用到合法範圍的最低限度,加上店長大大幾乎無法提早一週給我班表與排休日,曾經我問過她為什麼不給我固定休假的日子,她沒回答只說:如果可以的話我也想。不過就我知道另外2個正職員工一個固定休二四,一個固定休週末,我只能說若各位未來當主管,拜託說謊要有技巧,因為您的員工不是白痴,況且我當時是正職不是PT耶~ 由於我在煮珍珠時意識到一件事:我現在是在幹嘛?我來米國可不是來當台勞煮珍珠的,如果主管很有能力可以學習也就算了,但我的直屬主管連說個正常漂亮的謊話都不會,女人青春寶貴,我不應該浪費時間在朽木身上。於是朽木成為我的打工人生中,第一位被我大罵後分手的主管。(這實在是創人生小紀錄,因為我覺得我是脾氣不錯的好員工啊~) 米國是個移民社會,特別是灣區,什麼地方的人都有,特別是亞裔多到要選市長,政見要有中/日/韓三國語言譯本。奇妙的是,很多人從臺灣過來後,反而比起在台灣時更加保守,語言、飲食習慣、日常生活起居,其實都是帶著原來在台灣的生活習慣,加上講英文時比起在意是否能有效溝通,可能更在意是否講出「正確」的英文,於是就變得比較跟華人混在一起。

(別懷疑,這是傳說中的章魚燒,Japan Town有得買,當然要買爐子回家自己弄也是可以的~)
我的中國同學Rene曾經跟我說,他在中國的時候每天都想吃麥當勞、漢堡,但來到米國後每天都只想吃中國菜,每天都想回家。對很多留學生來說,因為家裡照顧得好,加上能夠出國,家裏背景至少也算是小康之家,很多人都是來到國外,才開始學習獨立、打工與照顧自己。 但對我來說,來到米國反而覺得超自由的,因為我算很早開始當灰姑娘,偶爾得照顧我那兩個如同健達出奇蛋的父母,或是得處理我妹的事情,離開台灣對我來說反而是可以呼吸的空間,因為我只要照顧好自己就可以了。

(左邊這位就是Rene,記得拍完這張照沒多久我們就去Road trip到紐約了,結束後他就去NYU的電影所。右邊是Kat,之前到夏威夷幫忙拍的片子就是她的畢製。這天是我跟Kat想說在Rene離開Bay Area之前,小小告別散步+午餐。)
人們即使生活在<同樣的地球>,也會依照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個人而各別過生活;教會有個姐妹跟我說:小白,你是我看過來這邊是應得最好的台灣人。對我來說,我最辛苦的時候幾乎都是在台灣的時候,考上公費來米國念書,我才知道原來下課不用去打工,回家想project、幫別人拍project、拍自己的project是件這麼幸福的事情。當然我也確實有過幾個快吃土的經驗,真的是還好八字夠硬+老天幫忙,以及人緣勉強還行的狀況下過關了,由於不知道要感謝誰,所以我想只能感謝 神惹~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