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化的人明明知道會遭受損失,但如果自己心情受傷,還是必定會做出讓自己遭受損失的行為。
- 20171212-05
- Aug 31, 2021
- 5 min read
情緒化的人明明知道會遭受損失,但如果自己心情受傷,還是必定會做出讓自己遭受損失的行為。__鄭約書亞
Emotional people ultimately behave in a harmful manner when their emotions or feelings are hurt, even if they fully know the consequence.___M. Jeong 寫下這篇的文章是2019的520,最近畢業的製作人盧桑正等著衣錦回鄉,等著明年開始進入大學教書上班。因此有點安逸的他,變得有點廢廢的,居然還有一次忘記看電影+討論,只能說有工作真好~幾篇庫存在電影茶官方部落格網站的文章,我想就留著給他發文吧~留在我這邊的文章,就不交代過往電影茶歷史,有興趣的請自行翻翻以前的舊文讀讀嚕~ 電影茶這個不紅的直播廣播節目,也默默地從2016年底開始到現在,中間我也自肥選了不少老師們指定要看的電影,今天要來寫寫留紀錄的電影,是我在準備畢製的拍攝作品時,Rob(系主任)推薦我看的參考電影《梅西的世界What Maisie Knew》,是個從孩子的觀點出發去看父母離異的大人世界紛爭。 故事的觀點影響著觀眾站在誰的立場去了解整件事情,這部電影的第一場戲是梅西母親唱歌哄他睡覺。第二場戲梅西上樓找父母,眼看兩人爭執不下,她靜靜放著父母爭吵,自行上樓拿小費給外送披薩的小哥,並跟保姆到陽台上吃披薩,父親走來陽台吃幾口披薩並逗梅西後離去。這場戲就交代了很多訊息:父母吵架已經是慣例、女孩知道父母的習慣(零錢罐)、能夠思考並作出不需要大人幫忙的決定(略過父母爭吵自行拿小費給外送小哥)。

(在看電影的時候覺得這男演員很眼熟,後來才發現是亞歷山大史柯斯嘉(Alexander Skarsgard),剛好托我以前中文學生的福,我看過他演的HBO影集《噬血真愛True Blood》。)
這兩場開頭的戲說明了很多這個家庭的背景,如:不和睦的夫妻關係、父母以自己的方式愛著梅西、保母知道這對夫妻關係不和、梅西與保母關係良好、梅西愛著自己的父母。這裡兩場戲中,鏡頭多數是跟著梅西的反應,於是我們對於整個事件的暸解,都透過梅西的反應與觀點,跟她與大人互動的情況來了解整個故事。 這部電影雖然是改編自19世紀的文學作品,但轉移到在現代都市裡,似乎也不為突兀。片中梅西的親生父母,不能說他們不愛梅西,而是他們按著自己的喜好來付出愛在梅西身上,與其說是愛不如更說是像是佔有,故事中兩人為了奪取監護權,在物質上滿足梅西,甚至不惜分別跟另外的對象結婚,更是為了能夠氣對方,這方面看起來他們比起梅西更像孩子。然而跟梅西沒有關係的繼父母,則是付出真心跟時間來陪伴梅西,讓梅西能夠放心的在他們面前當個孩子就好。 曾經有個同學跟我說:把故事觀點透過小孩來陳述很投機。某個程度上我也不能說不是,因為確實當我們透過一個小孩的觀點去看成人世界時,會有許多孩子不懂但被迫接受,或者他們懂了但無法選擇只能接受,無論是哪種情況下發生的,我們都會為這孩子感到惋惜和不捨,也是最能夠讓觀眾移情的一個說故事方式。
(兩位導演跟小演員一起接受訪問,我只能說食物跟動物是搞定小孩演員的超棒選擇,無論中西方都通用。)
我的畢製劇本發想是從自己小時候的一段回憶開始,在第一堂編劇課的寫作練習發展出來的,原本應該要是第一學期的劇情片,但是因為本人心魔太重,結局卡關一直寫不出來,所以決定不拍還拍了個爛東西,第二學期發現結局還是寫不出來,加上公費遲遲沒匯生活費下來,打黑工的同時寫出了一個也是源自個人經歷的醫院小故事,還發瘋決定要跑回台灣拍攝,當作畢製的預演。現在回想,我應該是我們系第一個決定要回家拍片、第一個將小孩寫進劇本當主角的某種搶頭香第一人。在學校的時候有一堂試鏡課,我還帶了2個美國小孩來學校試鏡,以為可以拍個美國版的故事,結果證明我當時的想法太天真,而且當時我還因為心魔,整個人愣在原地不知所措,好在Etienne當時跳下來主導後續試鏡。 跟孩子演員合作的個人實作心得,跟老師們給的建議有點不同,有些老師建議盡可能找和劇本設定中長相相像的孩子,但我個人試鏡時是以個性跟劇本設定接近的為主,長相倒是其次,應該說我不太會看臉決定角色跟演員,但是如果試鏡沒有時間可以跟演員聊聊的話,似乎在多數狀況下也只能看臉來決定。 由於我這次的畢製拍攝多是以非職業演員為主,孩子雖然有拍過廣告的經驗,但我還是把他們歸類在非職業演員裡,因為會有成人跟孩子的對手戲,而且情緒張力很強。擔心孩子跟成人演員因為不知道如何脫離角色感受到的情緒,我邀請了一位表演指導(妮妮)加入劇組,妮妮有很多跟孩子一起工作的經驗,從跟妮妮工作的過程中,我也學習到給孩子的指令必須要清楚,甚至是直接清楚地帶他們走位一次都沒關係。我後來的理解是對孩子演員來講他們就是自己,他們不太會像大人演員一樣自己有對角色的認知設定,每次的拍攝讓他們盡可能活在當下做自己,或是去反應來自大人演員的能量,都會讓整個戲的情感豐富。
(兩位導演和演員討論許多幕後演員二三事,總長有30分鐘,可能要看得有點久,不好意思沒字幕,但有很多工作note可參考。)
情緒化的人明明知道會遭受損失,但如果自己心情受傷,還是必定會做出讓自己遭受損失的行為。梅西的父母當自己的心情受傷時,往往選擇傷害對方的心情,但最後兩人反而漸漸地把孩子從自己身邊推開。電影中倒數最後一場戲,梅西與母親對峙的戲,看得出來梅西還是愛著自己的親生父母,但父母給她的是他們期盼付出的,不是她想接受的。當梅西的母親透過梅西的反應了解這件事時,震怒、羞愧、後悔、害怕失去的幾個情緒轉折,透過茱莉安摩爾表現得一覽無遺,梅西的年紀可能還不懂各種成人世界的無奈,但給母親的擁抱卻安慰了母親受傷的靈魂。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