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雖然<愛的道路>很近,但因為必須要「反覆」實踐來前進,所以很遠。

  • 20160810
  • Aug 18, 2016
  • 2 min read

雖然<愛的道路>很近,但因為必須要「反覆」實踐來前進,所以很遠。___鄭約書亞

最近讀到了一篇文章是這樣講的:『世上要選出「最棒的人」時,不管是一百人還是一千人,都會讓他們彼此競爭、較量、擊敗對方,然後把如此爬上來的人定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所以人們總是彼此「競爭」、「較量」。 敗者會說:「是因為那個人很強,我才輸的。」勝者會得意地說:「我很強,我做得很好。」敗者會說:「下次我會贏過你!」勝者則會說:「你下次也根本沒辦法贏過我。我會贏的!」所以彼此變成「敵對關係」。因為世上的體系是這樣,所以才會這樣。 彼此都對「輸贏」很敏感,因此常常發生「令人為難的事情」。彼此會情緒化地較量,後來情緒一旦變得「激動」,就會互毆、大打出手。再來就變成「死對頭」,甚至變成「仇敵」。 有時必須跟「朋友」、跟「心愛的人」較量,結果就因為不好意思而無法發揮自己的實力。這真的很矛盾。』 這樣講是真的蠻矛盾的,但是我覺得對大多數人來說,包括我都已經對於和別人競爭較量這件事情體質化了,因為很多時候的出發點是在於「生存」,於是人們互相比較、猜忌嫉妒,雖然是好朋友但又免不了需要彼此競爭,因為位置只有那一個,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似乎這樣做好像是比較公平的。

所以這次沒事跑到去倫敦辦個小小影展前,就在想是不是要經過某些篩選機制來選片呢?但是感覺不管找多有公信力的人來評審,都有可能不公平。不過既然是第一年,我想可以做一點實驗性質高一點的嘗試:我們讓想播也製作完成或是製作未完成的影片都來放映看看,影片是好是壞,則直接由現場觀眾反應。 倫敦是個我覺得對於劇場十分友善的地方,他們的劇院有一個傳統像是試演會,大概是pre-view showcase的概念,會用半價或可能更低的價錢把票賣給觀眾,不過當然因為是「試演」,所以可能會有比如說道具沒上好,或是舞台燈沒打對之類的小小瑕疵發生,但對整個劇組來說卻是一個可以很好地來實驗觀眾反應,但又不致於壓力過大的方式。 基於以上這2個想法,我覺得我想做一個沒有競爭入圍後才能播放的影展,一個不是只接受「完成品」的影展,我想辦個像是試映會的影展讓工作者們可以測試他們的影片,同時我也能跟在地觀眾連結的影展,一個像是能夠讓種子般的工作者成長的影展。 於是我們嘗試在整個團隊只有4個人的狀況下,在倫敦舉辦這個小小的種子影展。(主要原因是因為放映場地不用錢,而且整個觀影環境超舒服,英國導演對於投影機非常滿意~)而且我們還打算要辦個3年看看有沒有機會把整個團隊做起來,我也不知道會不會成,但是在這個暑假我沒在做後製的時候大概就在做這個project的準備與各項行政工作吧!也許在這樣反覆實踐的過程中,看起來很遙遠的終點,會慢慢變得近一點。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 2023 by NOMAD ON THE ROAD.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b-facebook
  • Twitter Round
  • Instagram Black Roun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