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已經在夢裡遺憾地結束了,若不想在現實中也如此,就必須在現實中充分實踐到毫無遺憾。

  • 150924-2
  • Sep 24, 2016
  • 4 min read

Updated: May 28, 2021

已經在夢裡遺憾地結束了,若不想在現實中也如此,就必須在現實中充分實踐到毫無遺憾。_鄭約書亞。 很久沒有發文了......基本上我想我應該已經欠文累積到一個我都懶得算的地步,看來要成爲靠寫字衝點閱率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另一方面因為目前我正處在一個流浪中的狀態,應該也會寫幾篇文留下來作紀念,不過短時間內暫時不會公開,畢竟我想低調有助於生存~總之,以女生來講我應該是生存力驚人,外加心臟十分強大,只要教育組不要沒事晚發錢給我,這學期應該可以平安無事度過,屆時再跟大家分享到底現在露露不說的是那些事。 最近因為友人推薦新海誠的長篇動畫作品,所以就看了一下,沒想到我覺得跟最近ET的教學方向十分接近,我怕會忘記所以決定寫一下小小觀影心得。(ET是我對某位老師的暱稱,雖說是暱稱不過也只有私下講,正常我還是叫他名字的,希望有天可以專文寫他,他教的劇本課是我目前這輩子上過最好的)。 電影如果被簡單分成兩類會是classical和non-classical,中文我還不曉得怎麼翻比較好,歡迎英文棒棒的各位幫忙翻。Classical簡單講可以說是美式的敘事風格(就是好萊塢啦~),故事以強烈的因果關係串連,主角主動或被迫必須要做出選擇,然而每次的選擇卻又把他引導到原本不希望發生的狀況中,逼得他要在選擇或採取其他行動。故事中所有的一切可以說是被「安排」好的,沒有所謂的「chance」。攝影燈光、妝髮、走位、表演風格等全都是為了要「強迫」觀眾跟著故事線與故事人物來走,不開放觀眾其他詮釋的空間。(簡單講就是不用大腦可以看懂,事後又可以講得出劇情跟三五好友分享的) Non-classical的風格則是來自歐陸電影,或許很籠統的說可以說是歐式電影吧!剛好就跟Classical完全相反,沒有強烈的因果關係將故事串連起來,有時候反而是片段式的主觀經驗串聯成整部片,也不一定有個人物在故事中行動或作出選擇,引導故事前進。反而強化角色的個人體驗,但那體驗並不是故事的重心,縱使敘事時間是往前的,但角色不見得有任何大進度的決定或行動,比起classical的美式電影需要觀眾投資更多注意力去看片。(簡單講就是要多用大腦才可以看懂,事後又不見得講得出劇情跟三五好友分享的) 講起來雖然不好意思,但我其實之前只有看過新海誠的廣告作品,當時我覺得他很會將「約定」和「遺憾」這2個主題化為個人經驗,並且用詩意的方式表現。這次長篇動畫我看的是《星之聲》和《秒速五公分》,雖然是動畫但我會把他們歸類在non-classical電影,「約定」和「遺憾」依然在這兩部作品中成為主題。



(我真的覺得找他拍廣告很作弊,害我很想轉業去應徵......。)


根據友人的小結:《星之聲》是愛情版的《星際效應》。我覺得他的結論蠻簡潔有力的,剛開始看的時候,我是覺得女主角的臉好像歪掉了啊…...迪士尼看太多就會看這種不重要的事......。不過這段影片中的感情是一段來不及開口的感情,因為「時差」(我不知道星際間的時間差用這個詞對不對.....)來不及表白的感情,就這樣結束了。男孩為了想追上身在宇宙的女孩,雖然沒有彼此口頭約定,但他以著行動達成了「約定」。時間與空間的距離,透過聲優的詮釋將這份來不及表白的「遺憾」,變得一陣陣令內心糾結的陣痛。 《秒速五公分》我覺得非常好,除了結尾我覺得有點混,因為居然就用MV把過程帶過去了......,但正常迪士尼都畫到90mins啊!可以再畫個30mins出來啊~~不過想想有可能是錢燒完了畫不出來,我想也就別計較了。這部作品的場景,很細膩地表現了日本的味道,我的意思不是有櫻花就有日本味喔!從東京到栀木車站的複雜換車路線,鄉間小車站與雪景,鹿兒島的夜景與學校生活,雖然我沒有去過日本,但這些場景讓我相信這些就是故事人物們生活的地方,一旦能夠對場景產生共鳴時,相近的亞洲升學文化、社團活動、制服與學校場景的,讓人不得不投入新海誠所建構的人物世界中。聲優的旁白在這兩部作品佔有相當的份量,真心覺得日本聲優太強大,因為這兩部作品都是集中在內心的情感體驗、經驗,如果不帶著一點少女心看的話可能覺得很無聊。

(《秒速五公分》的場景真心覺得超棒,如果有機會去日本的話,是也會想要走一下主角們去過的地方~)

初戀,感覺是一種會產出「約定」和「遺憾」的母體,結束的時候也像一場大夢初醒,就像在夢裡遺憾地結束一切那樣,木已成舟,覆水難收,於是只能接受現實。我想新海誠的專長就是放大充滿情感的那瞬間,並喚起內心當中我們也埋藏已久的初戀。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 2023 by NOMAD ON THE ROAD.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b-facebook
  • Twitter Round
  • Instagram Black Roun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