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自己學習並瞭解。
- 20110202-3
- Mar 18, 2017
- 3 min read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自己學習並瞭解。_鄭約書亞。 突然發現最後一次寫文章是今年1月在夏威夷拍片的事情,結果不知不覺偷懶就荒廢了2個月......。當然這2個月裡也發生很多事情,包括我搬家、擔任我同學畢製製片、寫畢製劇本、重新整理我上支片子的聲音素材......等等。但俗話說得好,如果不把話說出來,就沒有人知道我在幹嘛~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最常看到我的公開po文,就是一個叫做「電影茶」的奇妙直播節目,明明是直播但卻沒有畫面,只有聲音。簡單來說,「電影茶」是一個每兩週一次的廣播直播節目,由一位電影人(嗯...我算半個電影人吧......自己講),與一位非電影人(我的夥伴盧桑,專業是娛樂事業法律)組成。在節目中我們試圖選擇一些台灣朋友比較不熟悉,但卻是值得回味或討論的作品。此外我們用不同的專業角度來看一部電影,並與大家分享這部電影戲裡戲外的人生感受。 幾個小時前我們才剛錄完EP9,不小心這樣就有了9集,真是太神奇了~雖然其中有些我都自肥選課堂指定要看的電影來講,但仔細想想每次這樣看完一部電影後,做break down分析、再錄節目,其實對自己來說收穫很多。(自肥還不害躁就是這樣~) 在EP9中我們看的電影叫《狗臉的歲月》/My Life As A Dog。選這部片是因為跟老師meeting時,被推薦說要看一下當作參考的電影,基於現在劇本寫不出結尾的我來說,那就看一下吧!第一次看這部片的時候,印象中應該是在大學的時候,但我當時完全沒留下什麼印象,大概是在昏睡中度過了看這部片的時間。
上學期因為做了一個使用旁白的小片子,真心覺得要把旁白寫好真的是不簡單的事情。根據Chris的理論(我這學期其中一個advisor),寫好旁白的三個守則:1. Show, don’t tell. (呈現,而不是交代) 2. Avoid cliché. (避免用老梗) 3. Be specific. (明確且具體) 《狗臉的歲月》這部片的旁白我覺得正是符合以上三個守則,男孩不斷地提起一些瑣事來比較,然而跟母親有關的部分,卻不佔整體旁白的1/2,通常都是在有母親畫面時才會跟著出現,很多時候是關於奇聞軼事的旁白,例如:蘇聯太空狗、換腎臟的男孩等。

我最喜歡的一場戲,是小男孩與媽媽見最後一面的戲。在醫院裡,他倔強地不願把外套脫下,年紀比自己稍長的哥哥,受不了還沒成人化的男孩。男孩先進去與母親會面,兩人對看了一會兒,母親稱讚他的外套很好看,兩人講了些不太重要的瑣事後,男孩在離去前詢問母親想要的聖誕禮物,母親只告訴他:你知道的,你知道什麼最適合我。男孩笑著開心地離開房間,輪到哥哥進去,男孩把外套脫下。後續小男孩去買了烤麵包機,因為在電影一開始,他幫媽媽烤的吐司焦得不能吃,媽媽把土司丟掉拿了新的。當他把烤麵包機帶回家時,叔叔告訴他媽媽已經過世了。 回到了原本自由自在的鄉村親戚家,一切都有了改變:默默無名的藝術家出了名、原本住樓下的老先生過世了,變成一個希臘家族承租、小女孩的胸部沒有停止發育、親戚家買了新電視。同一時間媽媽也不在了。 時間悄悄地帶走我們心愛的人,卻也一聲不響地帶來我們一生不捨放手的回憶,這部電影並不是教條式的告訴我們關於人生要向前看,人不是鋼鐵做的,但時間卻會帶領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自己學習並瞭解。瞭解如何面對改變、如何面對成長、如何面對過去與現在,在這過程中,我們成長為現在的樣子。

Comments